遗嘱,不是道别,而是留给挚爱的情书
艺人大S猝逝的消息震惊各界,并引发后续财产分配和子女监护权问题;家人为了遗产闹到不可开交;类似这种对簿公堂的社会事件,也时有所闻。
传统观念提到立遗嘱,总认为是触霉头的事,然而立遗嘱不只是财产分配,更包含了一份爱与平安的传递。那么,遗嘱要何时立?内容该写些什么? 《家庭八点档转转发现爱》特别邀请了律师苏家宏、专栏作家温小平、临床毒物科护理师谭敦慈与艺人布兰妮,分享自身及身旁亲友有关立遗嘱的故事,也让我们借此一起来思考这件人生大事。
立遗嘱真有必要吗?
有句话说:「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没有人知道。」谭敦慈的先生由于生前洗肾多年,认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虽未正式立遗嘱,但从不避讳和家人聊生死议题。受到先生影响,她在十年前也立下遗嘱,内容除了向儿子们道谢外,也事先清楚说明财产处置和不办告别式,尽量不麻烦家人。
温小平早在26年前就立好遗嘱,契机是她某次独自出国旅游,担心有个万一,行前先写好遗嘱,连自己的安息礼拜细节都安排妥当。几十年过去,家里成员有了变化,遗嘱中提到相关的主内朋友,有的也安息主怀,因此内容做了局部调整。
布兰妮提到父亲来不及完成遗嘱就撒手人寰,原生家庭因而分裂,这个惨痛的经验,让她体认到立遗嘱的重要性,不仅把现有财产造册拍照分类,并开放儿女媳妇先行认领,公平对待。
破解立遗嘱的迷思
遗嘱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若已过世的人未立遗嘱,每个家人都有权利主张,如家人在分配土地时,往往因土地不同区块的价值而闹上法庭。由此可见,遗嘱内容愈明确,模糊地带少,就愈能避免争议。若能在生前先清楚分配财产,如现金、股票、房产、珠宝等比重配置,每个人都适得其所,如此才能感受到逝者对亲人的爱,而不是让亲人互争财产,引发纠纷又伤害情感。
温小平说到母亲曾在遗嘱中说明任何医疗措施若子女有不同意见,最后以长女的决定为主。苏家宏律师则提醒,遗嘱是过世后才发生功效,像这类的难题,应该由本人先签署自主医疗同意书,尤其家属为病痛中的亲人已经极其难受,如果有自主医疗同意书,不仅达其所愿,也让家属安心不自疚。
单身者又该如何规划遗嘱?当今社会单身人口持续成长,在不婚无子女情况下,单身族可以将身后财产留给好友、闺蜜、公益慈善团体或福音机构。若未立遗嘱,又没有配偶或亲人,财产最终将面临被国家充公。
近年来也有人立遗嘱要将财产留给宠物,这是不具法律效力的遗嘱,因为宠物不是人,无法行使财产权,但可以透过指定的亲友,使宠物获得妥善的照顾,这是可行的。
立遗嘱是藉由法律来保护爱
遗嘱是否要先公诸于世,答案见仁见智。家人因遗嘱撕破脸的情况,布兰妮有过切身之痛,因此她决定立好遗嘱后,带着子女去公证,期望日后纷争与冲突能降到最低,也借法律来保护对子女的爱。
苏律师认为预立遗嘱的用意之一,是让家人在面对亲人过世的伤感氛围时,仍保有平安和谐,期望透过法律保护的是爱而非带来纷争。同时,遗留财物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家人,也包括自己在世时看重和在乎的人,例如一起打拼的事业伙伴或慈善团体等。财富若能分享,就具有永恒的价值,从而创造出对人和世间的温暖。
若想要立遗嘱,该如何开始?
◆ 专家 苏家宏律律师
遗嘱可以增进人与人的关系,有助缔造家庭的秩序,绝不只是一份冰冷的文件。想要立遗嘱,别犹豫,立刻行动,拿出纸笔从头到尾亲笔写下,加上签名并注明签立日期,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另外,遗嘱写好后亦可以到法院公证,或用手机拍下影片自证,确保遗嘱为本人亲身所写下。
而在预立遗嘱时,应该确定这是留给家人的一份爱和平安,构思遗嘱时,不单是清楚描述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亲人安心。
◆ 主持人 高怡平
现今有很多长辈都不想留太多麻烦的身后事给子女操烦,事先立下遗嘱不仅是回顾自己的一生,也借此向子女道爱;因着爱来做比例上的分配,相信遗嘱就不会成为遗书,而是一封充满爱的情书。
◆ 撰文 乔慧玲
◆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