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有智慧 | 以上帝的爱胜过仇恨

 

以上帝的爱胜过仇恨


今年十月初,当哈马斯组织展开对以色列攻击,进而引发以哈战争时,也为世界局势投下一颗震撼弹。

耶稣基督降生,为要赐下真平安给世人;而在震动时代里,我们当如何依靠神得着真平安?又要如何祷告,与神同工,祝福世界拥有真正的和平?

了解以哈战火历史背景

面对以色列的战争,首先要懂得分辨战争的对象是谁?一般常用「以巴战争」称之,而其实以色列是对哈玛斯政权开战,较正确的讲法应是「以哈战争」。

过去七十年间,历史上发生过三个名词,「以阿战争」、「以巴战争」及这次的「以哈战争」。在1948年以色列立国后,邻近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曾发生过五次大型军事冲突,这就是早期的「以阿战争」。因着以色列人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建交,未来更有可能与沙特阿拉伯建交,因此以、阿间情势较趋缓解。

而「以巴战争」,则发生在以色列复国后,与原住其地的巴勒斯坦人,为了土地所产生的军事冲突。后来经过各国多年的努力,以巴冲突也慢慢缓解,1993年更签订奥斯陆和平协议,把约旦河西岸、加萨走廊归巴勒斯坦政府接管,这是当时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袖阿拉法特所达成的协议,以「两国方案」型式,双方各管各的土地。然而在交界处仍常有冲突,但较过去已减少很多。

2021年,以色列政府限制巴勒斯坦人于斋戒月时在圣殿山敬拜,并欲收回东耶路撒冷及限制巴勒斯坦人居住,引发极大暴动;这也是此次以哈战争爆发的远因,而近因则在于哈玛斯要防止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建交。在巴勒斯坦境内也还有倡行和平路线的其他团体,但哈玛斯政权素来偏向激进路线。

现今以色列的敌人,除了哈玛斯外,还有黎巴嫩真主党、伊朗圣战组织,三者互相连结,所以这次射出的火箭弹,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恐怖组织。因此以色列开战的对象,不是针对巴勒斯坦人民,而是对哈玛斯政权开战。哈马斯政权的突击造成许多以色列平民丧生,有人说此次恐怖攻击是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以来,以色列人伤亡最重大的事件,以色列也因此决定宣战。

基督徒如何看以哈战火

面对这场战争,基督徒需要学习根据事实去分辨。所谓「分辨」,就是当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事实真相时,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以平衡观点来看待双方。

首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并不如想象中敌对,以色列国中有两百多万巴勒斯坦人,他们一同工作、生活,和平共处;与激进组织所走的极端路线大不相同。此外,反对与支持以色列的媒体各有不同说法,身为基督徒更要懂得明辨是非。

在马太福音第24章里,耶稣讲到他再来之前世界会有的五大现象,第一,会有「大逼迫」,教会和以色列会受到敌基督的逼迫;第二,会有「大灾难」,气候变迁造成地震、洪水、饥荒等灾难;第三,会有「大战争」,国攻打国,民攻打民的风声四起。正如今日的俄乌战争、以哈战争。第四,会有「大迷感」,敌基督、假先知会兴起传讲迷惑人的话。

然而大家很容易忘记第五点,就是「丰收」。从上帝的心意来看,目前战争的发生乃是必然,然而这些不幸事件背后,却隐含着神宝贵的心意,福音要因此传遍天下,并对万民作见证,之后末期才会来到。在但以理书里提到70个七的异象,前面69个七是在耶稣基督降生,受死复活前发生,而距离最后一个七出现的时候未到,在这期间,战争与协议仍会反复出现。

从圣轻来看,以色列会是耶稣再来的主要关键点,以色列的局势发展,可望见末世的进展。我们不知道耶稣再来的具体时间,但圣经上说,要等到福音传遍万民时才是他再来的时候,现今全球仍有七千多个未得之民的民族尚未听闻福音,所以现在应该还不到那时候。

诗篇第2篇说到:「外邦为什么争开?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诗2:1-2)以哈战争只是具体而微的迹象,让我们得知诗篇第2篇所说的已不遥远。过去我们透过「马路」,以交通建设来向未得之民传福音,但现在更能透过四通八达的「网络」,使福音更快广传。所以基督徒更要警醒预备自己、等候主再来,更要同心合意广传福音。

是掌管万有、争战得胜的主

耶稣提到要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祷告(参考太5:44),因此,「爱」和「祷告」是基督徒面对末世的最佳武器。

当世界愈来愈乱、伤害愈来愈多,谁能带领我们脱离困境?唯有十架上的耶稣,因为他承担世人的罪恶,只有他最有资格。神允许战争等事情发生,并非他不能或不愿解决,而是要让人知道无法靠自己努力来脱离罪恶、创伤,只有仰望十字架的救赎,才是唯一出路。

我们为以色列祷告,不是只为他们拥有平安,而是要让他们认识耶稣所赐的真平安。相信有一天,如同撒迦利亚书所说,当以色列面对列国攻击甚苦时,会仰望那位被先祖亲手所杀的耶稣基督,而主亦会施恩,在他们呼求耶稣时,就会得救。

◆ 讲员◎ 谢宏忠院长

◆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