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有智慧 | 你的孩子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吗?

你的孩子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吗?


常言道「胜不骄败不馁」,说起来很容易,但面对失败时,要不气馁真的好难!几年前全球各国曾针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与害怕失败相关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台湾的孩子得分竟高居全球第一!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失败和输的感觉,虽然人生难免有高山低谷,我们也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失败时刻好好面对挫折,甚至愈挫愈勇呢?

《家庭八点档转转发现爱》这次邀请的来宾有家长代表艺人裘海正、媒体人张旭岚,青少年代表则邀请到裘海正儿子影音工作者马齐阳(阳阳)、大学生也同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柳心咏(妞妞),还邀请到心理与企管专家淡江大学副教授洪英正老师,畅聊他们曾经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并分享如何面对的经历。

印象深刻的失败经验 

从小到大,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失败的经验,遇到挫折时,您都是如何面对?根据卫福部统计数字显示,2017-2023年青年自杀的比例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可见现今孩子的AQ(逆境商数),十分需要被关注。所谓AQ是指面对挫折、处理压力的能力,AQ高的人,较能积极乐观去面对逆境,保持好奇心、应变力、面对失败的勇气,接受挑战、愈挫愈勇,并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

说到自己印象深刻的失败经验,裘海正提到过去在「飞鹰三姝」时期,因为自己是运动员出身,与另外两位成员相比,骨架明显较大。每次公司安排三个人一起上节目,都必须穿同一套制服,相较之下自己穿起来就是没有她们好看。当时又必须配合公司规定,因此常常自信心受损,挫折感也很深!但她很感谢家人常常给予鼓励、支持和安慰,让她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挫折。

旭岚则提到,印象中最失败的经验是小二时被挑选在资优班接受培训,但在众多资优生群集的班上,自己的成绩总是与一两个同学轮流垫底,感觉超挫败。直到读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拥有卓越的语文能力,也从中慢慢找回自信。

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力量 

洪英正老师提到华人比较不能面对失败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单一性,很容易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如「孩子在校成绩不好,以后也不会有好成就」的说法。其次是华人的情感较含蓄,在失败的经历中较难得到支持,因此容易害怕面对挫折。第三则是过去华人社会中多半不会给失败者第二次机会,因此难以有改过与发展的动力。

究竟要如何培养从挫折中站起来的力量呢?阳阳认为妈妈一路以来的支持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他提到过去曾学过很多不同技能,却因为自律能力不足,最后往往无疾而终,但妈妈始终鼓励他,让他仍然保有自信,现在也找到了可以持续发挥热情的影音工作。

妞妞则提到,她的爸妈一向给予孩子很多自我探索的空间,会陪伴并鼓励孩子专注去享受每个努力的过程,也让她了解到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生命里很重要的成长经验。当她主持广播节目得到金钟奖最佳主持人,爸妈也相当肯定她在过程中的付出,而不会只赞赏她的成就,并期望她能牢记初衷、享受过程,而非为了得奖。

经历困难和挑战时,爸妈的陪伴和鼓励是支持孩子持续下去的动力,当爸妈换个角度来看待失败,孩子也能学会用积极正面的眼光来面对挫折和挑战。

给正在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儿童和青少年一些建议

◆淡江大学副教授 洪英正老师

没有人喜欢经历失败,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在面对失败与挫折时,建议可使用AQ四部曲来做心情上的调适。第一步是觉察,体会和留意自己正在经历风暴来袭的心情转变,例如患得患失的感觉、身体突然出现变化、内心一直产生负面话语等。第二步是开始控制、中断负面的思考,找朋友聊聊或是去散心,让自己转换心情。第三步是以正面的方式提升自我,对自己说些鼓励、肯定的话,给自己时间慢慢累积成功经验。第四步则是寻求身边的人给予支持;反之,当我们看到身边人有需要时,也要适时拉对方一把。

◆  主持人 高怡平

为人父母很不容易,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在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够发掘自己的天赋,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有句话说:「当上帝要送你一个礼物时,总是把它藏在问题里!」这提醒我们人生难免有输、有赢,错误的过程反而能带出宝贵的经历。当下的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真正的失败其实是在我们选择停止努力的那一刻。

◆  撰文 张婷琬

◆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