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小孩的我们,感情会增温?降温?
农业社会时代,家家户户大多是三代以上同堂,过节时热闹喧嚷、笑声不断;平时则互相帮补、支持互挺。现今的社会大不同了,「小家庭」已成常态,甚至追求不婚同居、不想有小孩的顶客族越来越多,关于「两人相爱是否要进入婚姻?」、「婚后是否要生小孩?」等相关和衍生的议题广被大众讨论。
生?不生?选择在我
少子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生不生孩子就像要不要结婚一样,不论哪一方都各有利弊,一切端看当事人作出选择后,如何经营生活。两性专家曾阳晴结婚后曾经不想生小孩,因为不想与原生家庭的父亲一样,以后被自己的小孩讨厌,当然也不想承担责任,所以结婚多年一直未生。
曾任企管讲师,现在身兼艺廊执行长及广播节目主持数职的程大洲,不到30岁就结婚的他因玩心尚重,想过两人世界,后来真的想要小孩时,努力很久却难有音讯。现任ETtoday新闻云业务副总的周佩虹26岁就结婚,却因曾经流产,心中不但有阴影也担心养不起孩子,有好多年都不想怀孕。然而,这三位来宾后来都生了孩子,并且体会到教养孩子的酸甜苦辣经验,甚至还享受在其中。
娱乐圈中知名的「顶客族夫妻」代表史丹利和Gigi,两人原本都不想结婚,直到与对方相遇进入热恋,决定携手走进婚姻,但至今仍坚持不生孩子。史丹利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改变,也听太多朋友有了孩子后的种种苦水,所以更不想入坑。Gigi则是好不容易决定终结单身,也是再三确认彼此不想有孩子后,才步入婚姻。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生活重心转移是必然的,曾阳晴提到很多父母要工作赚钱,又要教养孩子,自然成为一种生活压力;也有父母觉得,没受过相关的训练与教育,只能从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中有样学样,但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力。
抱怨?享受?突破!
有孩子的父母聚集时大谈「育儿经」是一种抒发,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有孩子的来宾们,都认同养育孩子增加很多自己过去不曾想过或走过的经验,当然有乐趣也有烦忧,有欢笑也有泪水。主持人高怡平提到,其实会抱怨的人,不管有没有孩子,个性也不会改变,重点应该是如何调适自己面对从环境而来的压力。教养孩子未必只是夫妻两人或其中一人的事,程大洲就提到在教会或朋友圈中有彼此支持系统,如共学或共玩的团体,孩子年纪相似的家庭,可以常常相聚,孩子自己玩,家长也可以有轻松互动的时刻。周佩虹则认为,夫妇两人若能互相支援,配合得好就能成为神队友。
没有人天生就会作父母。程大洲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无法成为教养过程中的良好范例,但他因为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养和爱护,开始多留意、多观察、多学习,也因此发现自己越来越成熟,养育孩子的路也就越走越顺。
关于生与不生,来自长辈和亲朋的关切也不少・史丹利和Gigi说,从母亲或其他长辈也接收过特别的关注和叮咛,但因为他们早已坚持立场多年,加上两人世界过得惬意幸福,后来也得到长辈的认同,面对外界的催逼,也不在意或受影响。
曾阳晴提到,无论有没有孩子,夫妻的关系理应成为家庭的重心,关系好可以经营得更长久,也让孩子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然而关系本来就不好的话,有了孩子可能更容易濒临破裂。有人认为孩子可以抢救婚姻,因为夫妻以孩子家庭重心,较少看重自己的需要,然而当孩长大离家,夫妻还是要继续一起生活。因此,好的婚姻关系不该是得靠孩子维系,乃在于夫妻之间对彼此的关注与支持,才是婚姻里增温最直接途径。
夫妻感情增温的秘诀
听听他们怎么说?
◆顶客族史丹利和Gigi
永远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也不因为提老就停止玩乐,反要在玩乐中让自己常保青春。
◆周佩虹
在信仰的优先次序上,先生是家中的头,遵循这个次序,彼此同理、互相支援,就会走得长长久久。
◆程大洲
婚姻中难免有衡突,理念也有不同,但常常以「心灵加分」的理念鼓励对方,来经营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幸福。
◆曾阳晴
看见彼此的需要,并乐意满足对方,就能形成美好、良善的循环。
◆主持人高怡平
人生在选择的同时必定有得、有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就努力去执行。许多经历会造就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不论有没有生孩子,或孩子的成长目前在什么阶段,总要与配偶同心同行,感情增温了,婚姻也更幸福美满。
◆ 作者 庄恩慈
◆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