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羞愧,用福音来解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羞愧其实与自我认同有关,也与曾经受过的创伤、家庭背景有关,它不仅会让我们内心痛苦,更影响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追本溯源看羞愧
起初神创造人时看为美好,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赤身露体,并不觉得羞耻。但他们犯罪以后,开始觉得自己不够好,想要躲避神。当我们有了羞愧感,就会影响自我价值,同时也影响我们和人、和神的关系,不断想用外在的行为来隐藏内心的焦虑和害怕,且常常想逃离人群,羞愧对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这和所谓的「罪疚感」有何不同?
心理学上指的「罪疚感」(Guilt)主要是因个人做错事,道德感使然而产生;而「羞愧感」(Shame)则是内心长期对自我的一种否定,对自己的本质有很糟糕的观感。通常人们可以透过法律上的判决与服刑来消弭自己的罪疚感,而羞愧感则可以借着文字的抒发、善待自己或承认自己的脆弱等方法来调整。
福音带出完全的医治
羞愧感之所以会紧紧抓住我们,乃因内心的伤痛未得到完全医治。圣经提到「⋯⋯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9:33),因此只有耶稣能背负我们的罪,将羞愧都带走!撒马利亚妇人或患了12年血漏的妇人,都是活在羞愧中,但当耶稣与她们相遇,却医治并释放她们心中的羞愧感。
心理学能解决的问题仍然有限,只有在福音里才有完全的答案。「因为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耶稣在十字架上赤身露体的屈辱取代了人因羞愧所衍生的罪疚感。祂不仅拯救世人脱离罪的辖制,还要解决人内在的羞愧感。基督成为我们的义,成为我们身份及价值唯一的来源。
三次不认耶稣的彼得仍能活出神在他身上的命定与呼召;耶稣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赶出七个鬼后,她便不在乎自己的过去,并成为爱耶稣、跟随祂、服事祂的器皿。很多破碎的生命都因认识耶稣基督,经历到完全的翻转。相信因着福音的大能,我们的心必然得着痊愈,并要经历从羞耻感中得到释放的自由!
◆ 讲员◎周巽正牧师 & 廖文华牧师
◆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
一个回复
心理学解决部分的问题,福音解决生命深层根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