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箴1:4
当代语言中很少使用“审慎”一词,部分原因是人们在这个词与“狡猾”和“过分谨慎”之间建立了不当的联系。然而,在传统美德中,审慎是排在第一位的,接下来是信心、智慧、胆识和天赋。
从本意来看,审慎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是褒义上的精明和聪明,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处世的智慧。当遇到难题时,审慎的人知道该如何解决,他足智多谋、精明能干,真可谓深谙世道。所罗门在《箴言》1章3节中将审慎称为“处事仁义、公平、正直”。所以,审慎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做事,更是能够审时度势,以适当的方式成就公义之事。
本篇的主题经文提到两种人:愚人和少年人。什么样的人是“愚人”呢?圣经中的“愚人”并不是指智商或总体智力水平偏低的人,而是指那些幼稚或容易受骗的人。愚人的主要特征包括:因为缺乏洞察能力而容易上当受骗;脸上像是写满了“傻瓜”;爱犯同样的愚蠢错误;屡次陷入同样的恶劣关系;常常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接二连三地说愚妄的话;总因同样的错误伤害朋友;轻易许诺而又自食其言;貌似雄心勃勃,其实自不量力,很快就打“退堂鼓”了。或许你的朋友中就有这样的人,或许你自己就是如此。不要伤心,只要你注意培养审慎的品格,就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从幼年起就遵行上帝的道,那么年老时你必将成为有智慧的人。起初,你可能是愚妄、幼稚、容易受骗,但最终你必将成为审慎、自制、智慧之人。当你到了四五十岁时,你该有处世的智慧了;倘若你仍然轻易上当受骗,你没有什么借口能为自己开脱。当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年龄,一些75岁的人仍然容易受骗,仍然重复着25岁时犯过的错误。尽管智慧与年龄并非完全同比增长,但一般来说,人年纪越大越有智慧。年轻时,因为你所知的有限,也不够老练,还算不上见多识广,自然也就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凝结而成的处世智慧了。
审慎的品格并非一蹴而就就能得。但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希望成为审慎的人。现在,你可能还是愚人,但这并非是命中注定,你完全可以改变。
祈愿
求你帮助我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好使我不再重蹈覆辙。
默想
1.在你认识的人中,谁总是重复相同的错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总是重复什么错误?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