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大小事|史耀阳+史洁昕:在三重与祝福相遇


十五年前,一个决定、两张机票,史耀阳与史洁昕这对结婚六周的新婚夫妻,携手踏上这座潮湿又闷热的宝岛,当时的他们未曾预料,这片土地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深的连结⋯⋯。

原本只计划短暂停留几年的他们,却在台湾三重落地生根、开拓教会,还迎来了四个孩子——这对来自美国的年轻夫妻,把年轻岁月,奉献给了呼召他们来到台湾的上帝。

从牧场少年与CEO之女,到彼此的同行者

史耀阳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乡村,父亲的形象是亲切的「牛仔」,在工厂轮班工作;母亲则是温柔又细心的家庭主妇,她的信仰榜样让他和弟弟奠定了信仰基础。而他自小学习跆拳道,并取得黑带成绩!过程中,也默默形塑了他的性格。

史洁昕则成长于美国威斯康辛州,身为长女,她从小背负着父亲的高标准与期待。她努力求学、照顾弟妹,是典型的乖女儿,却不断挣扎于要用「好表现」来赢得上帝的喜悦。然而,史洁昕的母亲是位充满创意的温柔妈妈,常用趣味和幽默平衡了严肃的家庭氛围;而即便父母个性不同,但总能透过沟通和饶恕维持良好关系,也让史洁昕看见美好关系的可能性。

他们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基督教大学里结识,两位同有「短宣经验、宣教负担」的年轻人,并未在认识后一见钟情,却因着一门哲学课中成为座位邻居,透过一次次讨论,逐渐被彼此的特质吸引。

直到史洁昕将踏上短宣的前夕,史耀阳把握机会告白:「我不是为了好玩,是想了解我们是否适合结婚。」语气认真、诚恳,让史洁昕既感动又紧张,开始以结婚为前提的远距交往。于是,史耀阳一星期一封的手写情书,也让史洁昕更确信这段「先有异象、再有对象」的关系是上帝的带领。因此,毕业后不久,两人便进入婚姻。

台湾,原来不是泰国

史耀阳与史洁昕因为学贷压力决定先到亚洲教英文赚取经费。在列出的名单中,他们对台湾原一无所知,甚至还把台湾误认为泰国;随后却由于环境的种种印证,二人便计划在成婚两个月后,「短暂」来台湾居住两年。

抵台之后,挑战接踵而来:适应环境、磨合婚姻、认识教会、找房子、教英文、学中文。史洁昕一开始以为「欢迎光临」是「Good morning」,因此用英文回应,换来超商店员一脸困惑;史耀阳则因为太太麸质过敏,身为厨师的他经常为食材伤透脑筋;两人甚至因为「60元的汤匙是否该列入家庭预算」吵架,如今回想起来不禁莞尔。

他们形容那段初期的婚姻及宣教生活像「进入蒸气室加上文化冲击」。严重时,史洁昕因长时间阴天而情绪大受影响,躺在床上思乡而泣,史耀阳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抱着妻子、尝试安慰她。忆起这段时光,史洁昕笑着对丈夫说:「我当时确实不需要有人解决我的问题,只需要你抱着我就好。」

决定留下,是因为看见需要

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上帝的带领更令人心生敬畏。眼看两年之期渐入尾声,史耀阳与史洁昕开始琢磨事奉的下个阶段。两年间,二人因缘际会认识了内地会宣教士,逐渐熟悉台湾现况,认知到台湾仍有广大的福音需要。同年,他们拥有了第一个孩子,也因此更多接触当地人;这使得他们更加确认,虽然台湾有许多教会,但对许多传统市场里的阿姨来说,基督信仰仍遥不可及。

这时,内地会友人更分享到:「三重是福音相对缺乏的地区。」他们便开始为三重祷告、走访,也听见来自不同层面的灵魂呼召,「过了一个桥,这里和台北真的很不一样!」在多方鼓励和环境应证下,他们决定搬入三重,开始教会开拓的旅程。

进入三重看见祝福

第一年,他们积极进行外展活动,也认识了同样有小孩、住在附近的基督徒夫妻。他们决定租用大楼地下室的公共空间:两个家庭,四个大人与八个孩子,每星期日晚上在KTV室唱诗歌、查经,便开始了团契,成为现在教会雏形。

开拓教会时,史耀阳坚持使用中文讲道。他首先用英文预备信息,再请人翻译、修正,「我的中文很烂,他们却愿意来听,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史耀阳笑着说。随着参加者增多,聚会地点搬到私立幼儿园,夫妻俩也经常煮饭款待会友,慢慢建立起互动自然、关系如家人般的「祝福教会」。

风雨中交托深知这是「神的教会」

三重祝福教会至今已开拓五年之久,期间也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史耀阳坦言,那段期间他的内心最为煎熬,原本计划仅回美国探亲四星期,结果却被迫滞留了四个月。他担心自己没有坚守岗位,会因此亏欠了教会?但神一再提醒,这个教会不是他的事工,也不代表他的价值,这是「祂」的教会,他要相信上帝会持守这个教会。 「我原以为自己很懂福音,直到这些软弱摊在神面前,我才知道,我的价值不是来自成就,而是来自于祂。」

史洁昕在五年内生了四个孩子,没有家庭后援的她,边学中文、边陪伴丈夫开拓教会、边养育初生的婴儿—多重的压力使她倍感艰辛,同时因着原生家庭而来的「力求完美」性格,更使得史洁昕常常认为自己是不合格的妈妈。然而,透过这个破碎的过程,她反而在软弱中学习倚靠神,「我虽不够,但上帝的恩典却够我用。」

他们的孩子属于「第三文化孩子」,既不是典型美国人,也无法完全融入台湾文化;这让夫妻俩非常不舍,但仍相信上帝是他们孩子生命故事的作者。他们比一般家庭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分享心情、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次孩子对史洁昕说:「妈妈,耶稣也来到异文化的地方,所以祂懂我的感受。」让她感动不已。

祝福三重未完待续

如今,他们以家为单位,深耕三重服事神:夫妻牧养社区与成人,孩子们帮忙儿童聚会、唱诗歌、分组带领——对他们来说,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不是我们为神做了什么,而是上帝邀请我们与祂同工。」 在台湾十五年多,史耀阳与史洁昕从异乡旅人,成为三重的朋友、邻居、牧者。他们用生活、用眼泪、用陪伴,写下了属于这块土地的福音新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