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故事-圣灵同在的恩典痕迹 | 从“三等病人”到“一等病人”的生命力

 


神迹故事-圣灵同在的恩典痕迹 |从“三等病人”到“一等病人”的生命力

撰文◎施以诺博土

这个月《维他命施》中,我谈到父亲施达雄牧师生前晚年的见证。

他生前曾担任过的职务不少,包括浸信会联会主席、台湾浸信会神学院董事长、景美浸信会主任牧师、艺人之家顾问牧师等等。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是帅气、英俊、口才好。的确,他的口才之好,至今许多曾听过他讲道的长辈们见到我,都还对我称道他当年的讲台多有魅力。他的著作《实用讲道法》,至今仍是许多神学院讲道学课程的指定书目之一。也因口才好,而成了华视电视节目《迎新》的讲员。

然而,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却遭受到很大的考验。晚年他因扁桃腺癌后遗症,导致颈部整个纤维化,后来成了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的病人。之后的他不能进食,需要在胃部另外开个胃造口,后期还做了气切、需要仰赖呼吸器维生、无法离开没电的地方,而且也因为做了气切,他再也无法讲话。他的肺功能在医学上属于不可逆的状况,亦即气切与呼吸器将伴他度过余生。

最大的痛

我父亲是个很能「忍」的人,这跟他的出身背景有关。他的出生背景是个贫户的遗腹子,尚在母腹的他,父亲就因病辞世。而且出生后家境贫困,母亲也因丧夫的悲痛而影响了怀胎的过程,再加上后天的环境营养不佳,使得他从小就体弱多病,二十几岁就已动过严重的肺部手术。身体底子很差,但却也造就他很能吃苦的性格与韧性!对他而言,戴呼吸器、需靠胃造口进食的苦虽痛,却不是最大的痛。他当时最大的痛,是他再也无法开口讲话了!他这个以口才恩赐享誉教会界的牧师,再也无法挥洒最被称道的恩赐。这种心痛,宛如钢琴家被人截去双手、运动员被人截去双脚那般的痛。

身为神职人员的他后来曾以文字自述:那一年,他低潮到无法祷告,无法翻阅圣经,也不愿意听到任何一点跟诗歌有关的旋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父亲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属灵巨人!而那一年,我却也硬生生地看到,我心目中的属灵巨人轰然倒下!不是指身体的倒下,而是因病而导致的心灵软弱。

专一等候神

他也曾自述那一年,他无意间看到一张卫教单张,说像他这样需要戴着呼吸器才能维生的病人,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等病人」。这所谓的三等不是指医疗权益三等,而是指这种病人每天只能做三件事:等吃、等睡、等死。他看了之后非常痛心!已因病郁闷而久未能好好祷告、读经的他,来到上帝面前呐喊:“主啊!你呼召我做一个牧师,又继续留我的命在这世上,难道就是要我成天活着‘等吃、等睡、等死’吗?这难道就是你呼召我、留我性命的目的吗?”他在祷告中向上帝祈求,求上帝继续使用他,成为一个“一等病人”。这里的“等”是指“专一等候”上帝的声音。

后来在祷告中,他被启示到:“虽然我现在已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开口上台讲道,但我的手还是好的,我还是可以把想讲的话给写下来!”于是,他每两个礼拜便写一篇文章放在教会周报里,此举传出去之后,感动了台湾许多基督徒!也震撼了许多照护他的医护人员!而他戴着呼器所写成的文章,后来集结成《老牧人与你谈心》与《在六楼牧羊》这两本书。

必有美意

回忆我父亲施达雄牧师最后几年在病榻中,从“三等病人”到“一等病人”的见证,也让我这个旁观者颇感震撼!因为我看到了心目中的属灵巨人,因病而倒下,却又因祷告而“再起”的过程。亲睹这段过程,不但坚固了我的信仰,在我成为一位精神科的治疗师之后,也常拿我父亲的这段过往,跟一些身受忧郁所苦的病人们分享。如果上天连一个戴着呼吸器的病人、连一个每天只能过着“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病人”,都可以让他继续活出意义,上帝让我们继续活着,也必然有他的美意,以及我们无可取代的价值。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如果您对我父亲晚年的见证觉得惊艳,记得把这段“从三等病人到一等病人”的故事,与您身边低潮的人们分享,让更多人们认识他背后那位活生生的上帝;无论您如今的光景如何,也欢迎您一起做一个“专一等候”上帝声音的“一等”人!让自己的生命活出应有的精彩与丰盛。

施以诺的“心灵维他命,天天都给力”!

 

文章转自GOOD TV 好消息月刊,培根网站已获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