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大小事 | 黄马琍 爱在恩典同在时

她曾拥有三十几家美容、美发设计连锁店,却在历经感情伤害后,东山再起拓展事业版图,其后又遇上负债累累、中风、车祸等困境,在突破难关后,开始在电视购物上屡创佳绩。

生命路上,或遇风狂雨骤、或迎天朗日清,就像儿时养母背着她一样,主耶稣也背着她,行过一关又一关。

黄马琍的原生家庭里有12名手足,但因家境清苦,食指浩繁,当她尚在襁褓时就被送给富有人家收养,但由于啼哭不停,对方只好又将她“还给”生母。三岁那年,她再次被送离家门,当时养母和生母对话后,牵着她的小手离去的画面,多年来定格在她的心中,从此也成为她害怕被撇下、自认无价值的印记。

渴求知识填满内心自卑

因着膝下无儿女,养母对马琍十分疼爱,但管教也很严厉。而她仍和原生家庭保持联系;小学毕业后,顾虑到养母经济不宽裕,马琍就到大她七岁的亲生姐姐经营的美容院工作。每天骑脚踏车一小时往返家和店里,背着姊姊的孩子一边帮客人洗头,虽然辛苦,马琍却乐在其中。

因着对学习美发的渴望,马琍17岁时来到台北。虽然学艺多年、手艺成熟,但却因身形瘦弱容易被误认为助理小妹,常在应征设计师时石沉大海。因缘际会下,她来到当时外国人群聚的天母,从此改变了视野。由于客人清一色是西方人,所以她勤学外语以利沟通;那时客人不看的外文杂志,也是她的珍宝,她像块海绵般,拼命吸收所有发型、美容等信息,一下班,更直奔救国团上课,沉浸在知识殿堂里。

后来美军撤台,天母的客人渐渐变少,她转到其他地区谋职,所幸有些老客户为了参加周末派对,仍会请她帮忙做造型,也开启她接触新娘造型领域的契机。不久,机会来敲门。马琍接下一位知名主持人的婚礼发冠花饰设计任务,过程中却与当时的老板发生了些误会,老板盛怒下,将马琍的物品悉数摔到地上;这举动让她深深受伤。

那时的她,还不认识主耶稣,但每次看似打击的困境,往往推着马琍不断往前迈进。近三十而立,马琍决定离开原职场创业,却又因客户资料造成原老板的不谅解,甚至为此一状告上法院。熟悉行业生态的友人都为她抱不平,但没想到此事经媒体披露后,不但没打乱马琍的开店计划,客人反而逆势增长,自此,她的名气日渐响亮。

勤奋做工实现自我价值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这句圣经经文真实应证在马琍身上。后来,她向一个收视率不错的时尚节目争取到短短数分钟时段,担任造型彩妆解说,常常轮到她录像时已是夜半时分。她也替畅销杂志封面的艺人做发妆造型,只为了印在刊物一角小小的“黄马琍”三个字,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她善用营销,主动将自己的创作提供给媒体。勤恳耕耘,让她迎来了事业高峰,曾经一天的新娘客户超过百位,连锁店一家接一家开,更因此结识众多大牌艺人,客群扩展到港澳地区。

事业顺风顺水,黑云却陡然笼罩。男友感情出轨,她因此得了忧郁症,一个月内暴瘦12公斤。那时她痛苦到想将自己藏起来,幼年时遭遗弃、缺乏安全感的感受又回来了。然而当时每个月要发的薪水就高达千万元,马琍不得不勉强自己走出阴霾,那时她甚至早晚供奉异教偶像,但灵里却充满恐惧与不安。

后来,有位也曾耽溺于拜偶像、后转为受洗的基督徒朋友请她吃饭,她还记得那时,这位朋友接过她脱下外套的瞬间,她竟出现“重担”卸下的感受;于是当友人邀请去教会时,她便欣然答应,之后更决志相信这位对她一生不离不弃的主耶稣。

生死关头神大能医治

信主后,马琍开始经营SPA(水疗)店,事业有声有色,开店邀约更接踵而至。在享受着“SPA女王”光环之际,生意却逐渐走下坡,不久就出现债台高筑的景况。然而,上帝在此时为马琍打开了电视购物的门,正当商品热卖时,马琍却突患重病。

那天,她正在一场聚会上作见证,突然间一阵昏沉,让她强撑着回家。秘书察觉她有异,火速送医诊断后,发现是脑血管畸形破裂。当时医师判定要赶快开刀,但术后可能会终生与轮椅为伍。

马琍并没有让医生在她头上动刀,反而对医生说:“不要动刀,我的神正在医治我。”生死攸关之际,海内外许多弟兄姐妹24小时为她接力代祷。神的怜悯临到马琍,从只有一个指头可以动,到后来全然康复,连医师都惊讶于她复原之快速,并因此相信是马琍的神在医治她。

安静休息知道祂是神

一直以来,“忙碌”两字最足以贴切形容马琍的前半生;她忙着成长、打拚、力求自我实现,而因病住院的那两个月,她人生中首次获得了真正的“休息”。起初手脚不灵活,用餐如厕都需要人协助,马琍的心在主的爱里,变得像个小孩子般单纯。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箴17:22)。复健过程中,她完全信靠从神而来的医治,员工、主管看见向来严厉的她在态度与个性上的转变,更是讶异不已。而在她住院时,更经历到神真实、丰盛的供应,借由电视购物商品热销帮她发出了总部及各馆、各店的员工薪水。

这一次,都让她深切明白了人不可能靠自己,唯有倚靠主,才能够成就大事,正如圣经上提到:“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过去来自童年被出养的记忆,让她一直害怕为人母,她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位好母亲,总是将孩子“送”出去给“专家”带,所以儿子从12岁起就辗转美国各地学校,饱受折腾,神也在这当中帮助马琍修复了她与儿子的关系。

马琍学习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更愿意将一切都交托在上帝手中。她常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经文:“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单纯信靠,藉着祷告与主相近,她相信神所预备的,必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转载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