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有智慧 | 生命的触动(下)

 

生命的触动(下)


爱的力量

路加福音第 15章第17-24 节

在今天这段经文中,耶稣说了一个著名的比喻。一位父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分到财产后远走他乡,将所有的钱都挥霍殆尽,直到走投无路时,决定回家乞求父亲原谅。相离还远,他的父亲就跑来迎接他,完全没有要求他道歉。

耶稣所说这个浪子的比喻,从头到尾没有直接提到「爱」这个字,但父亲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他对孩子的爱。今天,可以先把自己放在父亲的位置上,然后换成小儿子的角色,将这段经文再读一次,着眼于其中爱的表达,请特别留意,敬虔的爱使我们能够:

  • 逆境中仍仁慈地回应。
  • 甘愿牺牲毫无怨言。
  • 耐心等待,而不强迫对方改变。
  • 鼓励他人。
  • 原谅错待我们的人。
  • 乐于给予、尽情服事。
  • 帮助身陷困境的人。
  • 对误解我们的人表达善意。

牢记耶稣这个比喻,然后自问,你要如何对别人释放出更多的爱?

再一次的机会

约翰福音第 21章第15-17节

讨论今天的经文之前,先查看另一段经文:马太福音第26 章第69-75节,藉此思想当下彼得的心情。当耶稣被捕之后,人们越发问及他与耶稣的关系,他就越坚决地否认。一开始他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太26:70),接着他起誓不认识耶稣,最后被逼急了,还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太26:72-74)。

然而,等到天亮鸡啼,彼得想起前一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永不跌倒,甚至还对耶稣说:「我就是必须和祢同死,也总不能不认祢。」(太26:35)尽管使徒彼得心意已决,但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会失败,他想到此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几天后,彼得在船上看到岸边的耶稣,立刻跳进海里去找他的救主。想象一下,全身湿透站在岸边,凝视着你所爱的人,但你却曾背叛祂,是什么感受?饭后,耶稣再次给彼得一个机会,让他重新更正曾经因恐惧害怕给出的错误回应。每一次的肯定,门徒们知道主已经饶恕他,还深深爱着他。

耶稣一直都愿意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祂从不停止寻找称祂为主(救主)的人,也不会停止对他们的饶恕。

已经给予的礼物

罗马书第5章第1-6节

在今天的经文中,保罗用美丽的语言,描述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我们……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2 节)。神的恩典不是勉强沾湿我们脚趾的水坑,而是浩瀚的海洋,一望无际,祂的恩典宏伟,超乎我们所能理解。

基督徒对神的恩典一定要有清楚的概念。明白是神白白赐下恩典,使相信的人都能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得着赦免与拯救。很多人名义上享受神的恩典,实际上却想尽办法用行为来交换神的恩典。然而,主说得很清楚,行为不能使我们得救(参弗2:8-9)。

如果事奉神是为了换取恩典,或是确保神会继续赐福,那就贬低了恩典的价值。再多的服事也无法换取神的恩典,反而是祂将恩典白白地倾倒在信靠祂的人身上。因此,我们只要张开手接受它,就能自由地享受,虽然神欢迎也珍惜你的摆上,但祂的恩典早已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你了。

大师亲手塑造

耶利米书第18章第1-6节

如果你看过陶匠的工作,就像耶利米在今天经文所描述的,就明白要将一块泥土塑造成器皿,是多么奇妙的事。这是一堂实物教学,神藉此告诉先知耶利米,祂要亲手塑造以色列民。事实上,不只是以色列民,我们也都是这位陶匠大师所设计与塑造的器皿。

在工作室里,陶匠把泥土放在转轮上,他心里早已有具体的设计图了。主对我们也是如此,祂心中早已清楚要如何在我们生命里动工,以及我们在建造祂的国度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个信徒都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样式,来敬拜和荣耀神。无论祂如何塑造,我们身上都带着陶匠大师明确无误的印记。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才干和能力,事实上神对我们的设计非常完美,毫无差错。切记!主对你非常满意,因为你「受造奇妙可畏」(诗139:14)。今天不妨花点时间祷告,祈求神让这样的真理能深入你的内心和思想。

作品完工中

以赛亚书第64章第8-9 节

在工作室里,陶匠对泥土有完全的主权。上帝也是如此;祂是我们的创造者,可以按照祂的选择与主权对我们做任何事,或许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令人害怕,但不要忘了,神的主权不会与祂的属性有所冲突,所以我们尽管放心。

虽然神拥有至高的主权,但祂充满慈爱、满有恩典、毫无差错,这些都会影响祂将如何塑造我们。陶匠对泥土非常有耐心;同样,神也是慢慢塑造我们拥有基督的品格,我们人生的每一次经历,祂都把持灵命成熟不能操之过急的原则。

泥土可能会在转轮中滑落,同样,我们也不时发现自己偏离中心,原因可能是旧的伤、新的艰难、改不掉的习惯等等。然而,不要担心,神的恩典总是会将信徒带回原来的位置,重新塑造。祂绝不会丢弃祂的器皿,而是耐心塑造它们。

天父是塑造我们个人的陶匠。祂所造的器皿反映出祂的本质,祂也将祂的灵注入每个信靠祂的人里面,祂要与我们的生命亲密连结。这样的结果当然就是成就一件美丽的作品:一位蒙主深爱的圣徒。

文章转自好消息月刊,培根已获授权发布